三十年忆,麓山情缘(贺修铭)
2013/1/16 点击数:2898
[作者] 难得“湖图”
[单位] 难得“湖图”
[摘要]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点夜雨,独寓一室,难得有一份清闲。打开电脑,一杯茶,一支烟,细细品读“湖图”博客篇篇美文,思绪如飞,往事如潮…….
岳麓生万物霜天枫叶飘山水,书院阅千年携来同学写春秋。
-----纪念湖南大学1978级图书馆学专业毕业30年聚会
三十年忆,麓山情缘
贺修铭
窗外,淅淅沥沥下着点夜雨,独寓一室,难得有一份清闲。打开电脑,一杯茶,一支烟,细细品读“湖图”博客篇篇美文,思绪如飞,往事如潮…….
1978年,已是隆冬,麓山上的枫叶也有些许黄意了,有一位中年男子,挑着一副担子,领着一个孩子,从常德澧县的一个乡村出发,历经整整2天2夜,来到湖南大学。那便是我的父亲和我,那一年我刚满15岁。求学之路,记忆犹新:师大委培,迟入校园,年纪轻轻,个头矮矮,言辞纳纳。班级里,大哥们魁梧、大姐们美丽,聚集班级活动大都意气风发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心中常常向往之。麓山钟林毓秀,学养深厚,既然有缘傍名山而读,湖图同学们都是可以 “学正朱张,道法黄蔡”的!抱着这股信念,大学的时光便是“教室—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费用,父亲会隔时邮寄,我非常清楚,那是家里每年养一头猪在供我读书,生活有点苦,但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现在已在山东的何老大哥曾帮我申请过学校困难补助,在寒冷的冬天又帮我领取到了一件厚厚的棉衣……还有很多小事,一一牢记在心,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师长和兄弟姐妹!单调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看场电影,恰逢“六一”节,有个好影片,思忖着买张票过过眼瘾,便跟同室老罗提及此事,不料这位兄台大笑“修铭小弟,你今日看电影还买什么票罗?今日小朋友看电影都不用买票滴。”心中暗喜又不免将信将疑,伴随人流进入影院检票口,果然,那位检票大姐漂我一眼,手一挥,我得以 1.33米的身高和“童鞋”的身份抬头挺胸、大大方方、昂首阔步步入大操场露天影场。
人生是一部影片, 1978,我们在美丽的岳麓山下铺展开充满希望高奏凯歌的人生序曲。
1986年,我离开长沙到武汉求学。1986-1995年,是最为艰辛的9年了。读硕三年,工作三年,读博又三年。此间,夫妻分居,孩子出生,还惦记着年迈的父母和智障的兄长,一家子,两省三地,苦闷又徘徊。特别是中间三年与妻鸿雁传书常有“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的悲伤。
如果说人生有高潮也有低潮,那些低潮的日子,我每天都盼望着“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我的家”。
我终究离不开岳麓山,离不开那山、那水、那里的师友亲人。麓山脚下的文化氛围与山水宁静,是选择学术的绝佳去处。
1995年年初的一场大雪过后,在武汉大学扣住我户口与档案的情况下,必祥老兄陪着我坐在一辆装满了我在武汉9年间所置办行囊的东风卡车上,毅然回到了麓山脚下。湖南师范大学给予我优厚待遇: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居家住房、家属工作问题一揽子解决。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得以放开手脚从事学术科研工作。1995-1998年,潜心学问的三年,获得不少学术、科研成果,相继被评聘为副教授、教授职称。并积极投身学科建设,成为师大与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更名为商学院)筹院元老,担任院长助理和经济管理系第一任系主任。
199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选拔“两高一低”人才去地方任职。听从组织安排,我离开大学的教学岗位,进入地方政府任职。
1998—2002年,先后担任益阳赫山区委副书记、区长;2002-2005年,担任区委书记、益阳市委常委。刚来益阳赫山时,地方财政困难,半年发不出工资,98年财政欠收,欠账1个多亿,到2005年,我离开赫山去市委任职,不仅还清旧账,落实了国家政策减免农民农业税和上交一个多亿,财政账面还结余1个多亿。主政赫山的四年,以“稳农村、强工业、活城镇”的总体思路,做规划、新建工业园区、调整经济结构、布局各项改革、招商引资……马不停蹄、忙忙碌碌每一天。任主职四年,区地方财政收入从1个多亿达到近3亿。离任道别,我给留下的同志准确预计了区未来地方财政收入过5亿和10亿的时间节点。以至于已经退休的时任财政局长今年还在问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因为他当时还不敢相信我之所言。在赫山工作之时,当地知名书法家林凡先生还专门书送我一副对联“击水搏风皆绝唱,吹花荡月未余哀”,描绘我的工作状态与精神意境(特别说明:此处“吹花荡月”是指闲情逸志,甚或书生意气,而绝不是风花雪月)。2005-2009年,组织上又安排我到益阳市委工作,先后担任益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工作虽然单一专业一些,但关于人的工作,关乎个体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差异,个性化要求更高,针对性更强,对我的耐心、智慧和心态是一次新的考验,既要当好参谋助手,更要主动担当责任,任劳更要任怨。星移斗转,不意匆匆,此去益阳已是十一载,这时期,女儿从湖南师大附小到附中,成绩优异,后又考上中央财经大学,使我倍感欣慰。唯有觉得愧疚妻子、父母,长年外地工作,不能陪伴左右。
2008年,南方经历了罕见冰灾,我却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失父之痛。回想三十年前,父亲从澧县送我来长沙读书;当我学有所成,接他到长沙安度晚年;似水流年,今日却轮到我要送父亲回澧县长眠故乡。30年间,虽有和父母病兄在长沙生活的3年时光,但工作不在长沙,只有节假日一起住住,和父亲真正相守不过500个日夜,从今往后“欲睹恩容睡梦里,再听慈询追忆中”……四十五年,父子情深,他的言行举止,他的待人处世,他的勤俭持家,他的关爱妻儿即是我成长途中赖以对照的标杆。清理遗物,父亲唯有留下三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农家日历,日历每页都记录下家庭诸事记要及开支细目详单,关于水电气表,每隔两三天,便有一条新的记录,足够节俭与朴实。我视若珍藏,因为这是日后教育儿孙的无价之宝,将永续传递父亲持家有道的精神财富。再忆父亲在长沙三年往事,居家做事,父亲诸事勤恳,种菜喂猪、打扫庭院事事亲为……
常有年轻小伙子豪迈万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三十年前我们也风华正茂,三十年来我们奋发有为,三十年后我们趋向成熟、稳重、宽厚、淡定……
2009年,我又回到阔别多年的岳麓山下,继续我的麓山情缘。履新至科技厅工作,主管省厅科研条件和财务、国际和区域科技合作等工作。虽未及以前那般“案牍之劳形、丝竹之乱耳”,但也时时会遭遇“文山会海”之神伤。“科教兴国,实干兴邦”现在的工作崇高又充实,更难能可贵的是,工作单位离家颇近,我即可常常兼顾回家照顾下年迈的老母、智障病兄又可与妻厮守,携妻登麓山既可“停车坐爱枫林晚”,又可“远眺楚云湘水各悠悠”。
新岗位、新境界、没有改变的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冷静与奋斗……
春风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
三十年忆,我的麓山情缘: 两离别三聚首。每一次聚首,每一次离别就是学业与工作的新起点,虽有心境的差异,但每一个人生节点都未曾松懈与轻怠。也究其缘由:
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是湖大、是麓山、是湖湘精神铸就了每一位奋发有为的湖图学子。
三十年忆,求学之情、师生之谊、伦理亲情、同窗友情如画影相随,今夜无眠……
2013.1.13
岳麓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