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师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我与师大

05-14

2014

徐师的春天

携友人之手,静坐玉泉河畔。观碧波微荡,听柳枝窃语。虽彼此无言,思绪却驾着微风在早春里前行。   枝头尚有星星点点的残雪,说来也怪,本应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天空,今年却异常地飘起了雪花,但校园里似乎很少有人厌恶这不合时宜的飘雪。当雪花漫天飞舞的那一刻,伞下露出的是笑脸,耳际回响的是笑声。还记得那天和友人在雪中漫步,她看着流动的伞群,笑着来了一句:“下雪天撑伞,真土!”对啊,风、霜、雨、雪、雷、电、冰雹,在这些自然现象中,雪算是一年中很少见的一种了,所以她的来临无论在何时何地带给人们的总是惊喜多于厌

05-14

2014

钱卫平:徐师院之夜

徐师院的夜晚是美丽的,恬静的。   太阳收起最后一抹余晖,幽静的校园变得朦胧起来,暮冥的天空下,教学楼里灯光亮了,树影婆娑,微风拂面;校门口开始出现急匆匆的人流,夹杂着自行车的铃声,这其中也有我年轻的身影。一天的学校生活结束了,可对于我们却是刚刚开始,静谧的路上咚咚脚步声,充溢着喜悦和期待。   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近百名特殊的学生,有的两鬓染霜,有的风华正茂;有的西装革履,有的一身工装。在白炽灯的照射下,儒雅的教授笑眯眯地出现在讲台上,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一双双热切的眼睛聚焦在书本里

05-14

2014

宗坤明:心中的摇篮——写在江苏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

在79级中文系同学“相识三十年”的返校聚会上,有个同学在发言时回忆当年不无感慨地说“我们那时都不大懂事”,稍顿,他又说:“咳,我们现在也不是很懂事,不过比那时更懂事一些……”一番直白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是一种开怀的笑,也是一种自我调侃的笑。是啊,回忆起来,当年在校时说过多少浑话,做过多少浑事,都淹没在过眼云烟中了,但现在知道了那时的“不大懂事”,也就说明了现在比那时进步!其实这是人生的一般规律,但不管怎么说,现在的一切进步,都和四年的大学生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果说,我们从“不大懂事”学

05-14

2014

母校生活 毕生财富 --写在母校 60 周年校庆之际

我是1960年9月从扬州中学高中毕业考取徐州师范学院读中文系的。不用说,生活、学习费用全由国家承包了。  然而,时值祖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这期间,我们学生和老师一道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国家实行粮食计划定量供应,主食不充裕,学校食堂就在吃的花式上做文章。比如山芋,不仅烤熟吃,或用山芋干煮稀饭吃,要么将鲜山芋切成碎丁丁做成羹,让我们吃得有滋有味;令我们难忘的还有厨房师傅每天早上用山芋粉蒸的黑方糕,吃在嘴里甜津津的,有咬劲,挺充饥,大家都爱吃,特地给它起了个美名叫"珍珠糕",有些苏南同学还特意节省

04-15

2014

赵怀德:我上大学的那些事儿

我上大学的那些事儿 文/赵怀德 我考取徐州师范学院是1959年,正值1958年“大跃进”后的三年困难时期。   那时候,我们最烦心的事儿是吃不饱。男生的饭票不够,大多靠女生接济。徐州师范学院吃的大半是粗粮,玉米窝窝头黄巴巴的,高粱做的方糕黑糊糊的,我们江南人吃不惯,但也没有办法,不吃它靠什么填饱肚子呢?那时候,学校安排的劳动特多,除了校内的建校劳动,还要参加徐州开挖云龙湖的大会战。两人抬一大筐土,跑很远的路,真够累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还是要坚持着,谁也不敢落后,生怕被戴上不爱劳动、怕吃苦的帽子

11-22

2012

张铎:遇雨,蓦然观千件雨具

  你听说过千人遇雨,蓦然间身边出现过千件雨具的故事吗。   这事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了,我每每想起那雨中让伞送雨衣的情景,依然如同昨日,历历在目。而每当此时,我总感到周身暖暖的,心中充满喜悦。   那是1965年4月25日,当时我任教的铜山县棠张中学,千名师生早早起床,天刚放亮就徒步上路,浩浩荡荡走了30多里路,到徐州市云龙电影院看电影《雷锋》。当正看到电影中雷锋冒雨护送一位老太太在泥泞中艰难地跋涉回家时,似乎天空也受到了感应,影院外竟然也哗哗地下起了雨,直到电影放完也不停止。我们都没有带雨具,

11-22

2012

裴鸣若:江苏师大校庆六十华诞志贺

六秩风霜过,芳园气象新。弦歌宗大雅,校政破条陈。图绘千秋业,功昭百代人。今朝桃李满,相聚庆嘉辰。 楹联白手起梁溪,风雨兼程,弦歌不辍,六轶春秋虹焕彩;丹青开锦卷,德才并重,理念常新,三千桃李果飘香。 (裴鸣若我校文学院教师)

11-22

2012

赵兴勤:矗立在苏北平原上的一座大山——写在校庆六十周年之际

  我们江苏师范大学,已走过60年风风雨雨的不平凡历程。由江苏师专到徐州师院,由徐州师院到徐州师大,再由徐州师大到江苏师大,每一个步伐,都铿锵有力;每一次蜕变,都焕发出无穷的发展活力;每一段美好时光,都凝聚着全校师生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辛劳汗水;每一页辉煌历史,都闪现着同仁们耕云播雨、忘我工作的忙碌身影。我读书于斯,教书于斯,始终认为,师大,永远是我身后值得依赖的那座大山。   作为40多年矢志不渝的师大人,一方面,学校对我的学术发展帮助良多;另一方面,我也总是发自内心地想聊尽绵薄,为身后的这座

1
...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