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喻海良博主讨论数据库的选择

2014/12/24   点击数:3221

[作者] 武夷山的博客

[单位]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摘要] 今晨发表“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那些事儿”(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53353.html),针对喻海良博主的评论,就数据库选择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喻海良博主 数据库 选择



今晨发表“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那些事儿”(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53353.html),针对喻海良博主的评论,就数据库选择谈了一些看法。

喻海良:中信所为什么不大力推广SCOPUS数据库,取代SCI、EI数据评价呢?

如果有机会,武老师您可以来澳洲的大学考察,大家基本上都是用SCOPUS数据库了。EI数据库现在都不再购买。

博主回复(2014-12-24 07:22):为什么要取代呢?数据源多样性不是更好吗?

喻海良:

数据库的作用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主要是用来检索自己想查看的论文。如果只是这一项,SCOPUS+SCI应该已经足够了。数据库多样性好,但是,也需要多花纳税人的钱。您不觉得浪费?

另外,现在国际大学排名,基本上都是采用SCOPUS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库。但是,国内现在很少有单位予以采用。确实让我感觉到不可思议。

博主回复(2014-12-24 08:10):

1. SCI在美国用得多,NSF双年度报告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一直用SCI数据,从没变过;Elsevier总部在荷兰,故Scopus的市场在欧洲较大。澳大利亚受英国影响,跟着用Scopus毫不奇怪。

2. 在国内,任何数据库都有使用习惯问题,SCI先进来,就占了先机。可口可乐在国内占领了北方市场,而雪碧占领了南方市场,都是因为进驻市场的早晚不同。

3. 一个单位的图书馆若有钱,多订几个数据库,不算什么浪费,因为各数据库各有长处。或者,委托本所或其他类似图书情报机构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库的数据,而自身不订,也是一种选择。

4. SCOPUS数据库有优点,也有缺点。爱思唯尔的几乎所有期刊(除非刚创刊的)都被SCOPUS收录了,这就容易被诟病;而SCI自身不生产期刊,在源期刊的选择上就显得超然一些。

原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557&do=blog&id=85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