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都种子教师研习营心得体会

2013/9/4   点击数:1250

[作者] 立人乡村图书馆

[单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摘要] 第七期(2013年)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都种子教师研习营在成都泡桐树小学举办,心平基金会资助了立人乡村图书馆8名乡村语文老师参加此次种子教师营培训,最终成行的老师有7名,其中1名老师临行时因为小孩生病,需要在家照顾小孩,而未能成行。下面是参加此次培训的各位老师发来的心得体会。感谢心平基金会对立人长期以来的支持!

[关键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教师 基金会



【阿飞按】第七期(2013年)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都种子教师研习营在成都泡桐树小学举办,心平基金会资助了立人乡村图书馆8名乡村语文老师参加此次种子教师营培训,最终成行的老师有7名,其中1名老师临行时因为小孩生病,需要在家照顾小孩,而未能成行。下面是参加此次培训的各位老师发来的心得体会。感谢心平基金会对立人长期以来的支持!

亲近母语研习营略记

by 四川省巴州区恩阳区群乐中学 魏桂林老师

2013年8月18日清晨 于芙蓉园

去年夏天,在阿飞的推荐下,我与亲近母语偶遇。我觉得那一次相遇严重地改变了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拯救了我。

当时是在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培训,住在西藏饭店旁的一家旅馆。每天清晨,我都会到西藏饭店后院绿树深处寻一个安静的角落记下前一天的经历、感受和想法。

亲近母语对母语地位的认识,以及对母语教育的探索,对儿童成长的专注深深影响了我。返回我所任教的学校后,我开始向我的同事们介绍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并首先在我的班级开展诵读活动,整本书阅读交流。我的目标比较简单,就是把优质的读物带给孩子们,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读过的书。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们对阅读有一个更直接和广泛地接触,让其中爱好阅读的孩子有更好的环境。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2012年9月正好教初一。学生们比较喜欢上台朗读,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阅读量迅速攀升。最初有几个人办图书卡,后来有近三十人办了图书卡。图书室成了不少学生一个重要的精神粮仓和给养站。

时光飞驰,我又和亲近母语在成都相会。就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一样,今年的东道主成了泡桐树小学。

不觉间,在美丽的泡小已度过了三天。尽管每天冒着暑热往返于会场和宿舍之间,并且中午和下午要忍受逼人的热气和上百人在顶楼餐厅吃饭,但是我们仍心甘情愿。

我印象最深的课有余耀老师的《诫子书》和刘颖老师的《吃了六顿晚餐的猫》。余耀老师和孩子们聊天,说到历史名人诸葛亮和当时的炎热,然后抛出一幅书法作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再沿着这条线,适当加以变化,不觉之中把《诫子书》中的文句送到了孩子们心中。深险的句子变得浅显,看似艰难的背诵变得轻松。最后一环节让孩子们找出一些关键词题写在折扇上。孩子们思维再一次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刘颖老师的图画书教学《吃了六顿晚餐的猫》,在观察、停留、猜想、交流、讨论和拓展延伸等环节自然流畅,张弛有度,妙趣横生。

听这样一堂课,就像是在阅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欣赏一部经典的电影,或是观看一场精彩纷呈的NBA.。

每天都有听课和说课。

且参与说课的学员不低于六人。

第二天,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还登上讲台上《藏在名画里的猫》。在评课的时候,主持人刘颖让全场人夸一夸献课的这位任老师。当时的情景太令我感动了。

大家包容了缺点,为亲切、温和、可爱的任老师送来赞美、鼓励和祝福。

第三天,终于出现了两位帅气而才华横溢的男老师。他们的说课征服四座。下午还抽时间交流了老师们的工作情况。我特别佩服那位来自贵州,带领孩子们阅读的叶老师。

每一天都会收获很多。有很多面孔,很多场景印入我的脑海。

从导师、从老师们那里学到的东西又将渗透到我内心,滋养我努力向前。

2013年8月19日清晨 于光华村

为期四天的泡桐树之约已落下帷幕。有许多宝贵的记忆将弥久恒新。

第四天是整本书教学。丁老师在和我们分享《绿野仙踪》之后,启示我们童话并不简单。下午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上《绿野仙踪》整本书教学课。其中一个是来自甘肃会宁的数学老师,这位姓吕的男教师用略带地方特色的粗犷嗓音给孩子们上《绿野仙踪》。下课后,主持人采访了一下小朋友们,孩子们说比较有趣、轻松。

四天之中,要汲取和消化的东西实在太多。我都记了一大本和满脑子。希望这次培训在很多人心中播下一颗美丽的种子,有更多人怀着“教育在我们之上”的信念,做一名点灯人,去照亮儿童阅读和成长之路。

(完)

阅 读 影 响 人 生

by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茶坝小学 罗小琼老师

炎炎烈日的暑假,我冒着酷暑、千里迢迢来到四川成都参加第七期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活动,在此接受了四天的精神洗礼,绝不是来走走过场,我是信心满满而来,想实实在在有些新的收获。于是,四天的学习中,我无一落下。四天的紧张学习,让我感觉到了丝丝疲倦,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在这里,我聆听到的是鲜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感受到的是真诚而炙热的教育真情。

一、母语回归

学习中,一场场充满童声童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一节节智慧与激情碰撞出火花的课堂教学,一个个铿锵有力的专家讲座……共同点明了一个主题:亲近母语。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母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作为母语教育的传递者——老师,必须担起引导“回归”者的角色,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师所说:母语教学要实现三个“回归”: 一、回归母语本身。 二、回归儿童。三、回归文学。

二、课外阅读新认识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认为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每天都要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还经常以要求学生做摘抄、写读后感等形式来督促他们读书,却收效甚微,我一直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直到如今,学习了几位优秀教师的优质研讨课,聆听了上课教师的精彩说课、现场听课教师以及教育专家的中肯点评,我才明白,我当初指导学生阅读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把阅读当作目的,过于注重阅读的实际功用如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等,导致指导、督促学生阅读的方法比较死板、单一,使学生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完成阅读作业,没有真正让阅读走进学生的心灵。徐冬梅老师说得好,“享受阅读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因为阅读,我们走近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然后我们拥有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见人所不能见,听人所不能听,然后拥有幸福清明的人生。”如果我早一点认识到这些,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时不带功利性,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心思去引导学生享受阅读、品味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实实在在爱上阅读!不过,我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习十年如一日坚持开班级读书会的岳乃红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讲讲书中的有趣的故事,学学余耀老师,带着感情感染学生,把诵读坚持下去……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是2013年夏天,对于我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最大的触动。多学习吧,老师们!学习是成就你美丽人生的途径,不管是何时何地,学习都会让你满腹经纶、心智敏锐、器宇不凡。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习惯,让幸福的人生从孩子们的童年开始!

(完)

培训体会

by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茶坝小学 罗松泉老师

通过四天培训,感受颇多!首先要感谢“心平公益基金会”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感谢立人图书馆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主要强调了母语阅读的重要性,绘本阅读、主题教学、整本书教学三个专题精彩纷呈,不但提供了理论指导,还有教学案例,特别是方法技巧的探讨尤为热烈,让学习者收获多多。

这次培训选择了有名的泡桐树小学,泡校的校园文化,泡校老师的风彩,泡校的阅读教学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这次培训也让我们有幸地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让来自不同地域的美女帅哥同堂交流,互相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

母语教学,任重道远。儿童阅读的指导,更需要技巧。这次培训,有理论、有实践、有探讨,为我们今后指导儿童阅读,开辟了道路!

再次感谢!并希望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探讨的机会,让我们把亲近母语做好儿童阅读的教学工作进行到底!

(完)

心得体会

by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正直小学 贾玲老师

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就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290万字以上。理论上虽有所感知,但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真正进行有效的阅读方面却是茫然的,无所头绪。

自从本次有幸参加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四天的学习,感触多多。一下子才从茫然中理清了头绪,找到了引领学生通往广泛而有效阅读的那扇明亮的窗。通过亲近母语的几位专家对儿童阅读的诠释,让我深刻感悟阅读的魅力。以前在教学中一直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阅读方面总是不好,总认为孩子们不爱进行课外阅读。现在才明白一方面的原因是我们疏于对孩子有效的阅读指引,疏于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疏于与孩子的家长们进行这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通过徐冬梅专家对儿童阅读的理论和实务讲解,朱爱朝、马凡美老师对儿童吟诵课、余耀老师对儿童诵读课、刘颖老师对图画书的欣赏与教学、岳乃红和丁晓青老师对主题阅读教学和整本书的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呈现。给了我对孩子阅读模式和方法的启迪,增加了在阅读的这条明亮而宽阔的大道上带领孩子们逐步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在这里请让我感谢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的立人乡村图书馆与学校的领导,感谢亲近母语给我们呈现的精彩课堂和提供的交流平台。让我切身体会到一种真实、互动、热烈而真诚的探讨的现场及对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浓浓氛围。对我们才初次开始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点灯人的一次深远起航!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把对儿童阅读的兴趣培养和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逐步实施,当好一名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同时让自身的践行带动其他教师的一起来做好儿童阅读推广,为儿童的大量而有效的阅读领航!

(完)

心得体会

by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茶坝小学 顾秀兰老师

2013年8月15日至18日,在成都种子教师研习营的学习,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注重表达和交流就成为我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了。 ,

首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

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使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在平时的教学安排时增加课外阅读,每周一节,低年级以绘本为主,通过大屏幕展示,让孩子们产生兴趣。

其次,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

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最后,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总之,这次外出学习收获颇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学习所得的经验和体会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把课外阅读也作为教学的重点,融化为自己特色成分,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我———做一个真正对学生没遗憾的老师。

我希望我们这些在乡下工作的老师能再有像这样的学习机会,谢谢!

(完)

原文连接:http://www.xctsg.org/archives/4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