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图书馆《天禄集英》发刊词
2012/9/4 点击数:490
[作者] 西北老汉
[单位] 西望图腾:西北老汉的博客
[摘要] 史书记载,周朝时期老子为“柱下史”,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秦始皇“焚书坑儒”,尽管毁掉了大量不利于中国第一个集权制国家统治的书籍,但还是保存了大量文书档案,使萧何有机会为刘氏天下一统提供丰富的文献保证;大汉帝国,奠定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厚实基础,古长安不仅有了天禄、石渠,而且在这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工作,《七略》分类方法,奠定了中国知识组织的最古老篇章;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强盛的国力和政治的宽容,才能使玄奘出访西域归国后带动了古代中国译著的盛行和中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至今巍峨屹立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那就是唐代的皇家宗教图书馆啊。
三秦大地,周秦汉唐、历史悠久;古城长安,三千年风骚、文化深厚。
史书记载,周朝时期老子为“柱下史”,有人说这就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秦始皇“焚书坑儒”,尽管毁掉了大量不利于中国第一个集权制国家统治的书籍,但还是保存了大量文书档案,使萧何有机会为刘氏天下一统提供丰富的文献保证;大汉帝国,奠定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厚实基础,古长安不仅有了天禄、石渠,而且在这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工作,《七略》分类方法,奠定了中国知识组织的最古老篇章;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强盛的国力和政治的宽容,才能使玄奘出访西域归国后带动了古代中国译著的盛行和中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至今巍峨屹立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那就是唐代的皇家宗教图书馆啊。
19世纪初期,由于高等学府“国立西北大学”的问世,使得西安出现了西北地区最早的高校图书馆。1946年2月,国立西安图书馆筹建委员会开始运作,尽管后来由于国内战乱无法实现最初的建馆规划,但“借民房数间以为阅览”,使西安继北平、南京、兰州、重庆后全国第五个有了国立图书馆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十年的时候,国家在全国建立图书馆协作网络,西安和其他十余个城市一起建立了地区性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凝聚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情报室)、机关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和情报研究所在内的所有图书情报力量,古城西安出现了一大批享誉国内的图书馆专家学者,陕西地区的图书馆实践在许多地方走在了国内的前列。
“文化大革命”真是革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命,十年浩劫使西安地区图书馆事业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整体水平极度滑坡,其严重后果至今依然存在:原本已经建立完善的城区公共图书馆网络,至今没有得到恢复,这对西安这个所谓“文化积淀厚实”的世界闻名古城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西安图书馆开馆与世纪之交,与新世纪同龄。西安图书馆的出现,曾经给古城西安的老百姓带来莫大的欣喜,朝气蓬勃的西安图书馆曾经在相对落后的城北地区发挥出了文化垦荒先驱的作用,给城北的众多老百姓带去了知识的光明。当然,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公共文化事业态度的影响,西安图书馆经历了磨难,出现过挫折;但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促进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影响下,我们欣喜地看到,西安图书馆的全体图书馆人,从烈火中重生,凤凰涅槃,以读者需求为办馆宗旨,以一流图书馆为目标,已经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再次出现了西安老百姓的面前。《天禄集英》记录西安图书馆发展的脚步,传递图书馆行业的信息,提供百姓阅读的经验,它的出版,本身就是西安图书馆人发愤图强、回报西安百姓、争创服务一流图书馆的一个写照。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网络时代,无孔不入。浩如烟海的信息,需要图书馆人的组织和整理;紧张的节奏和浮躁的心态,通过阅读可以使我们得到心灵的洗礼、回归自然的平静。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除了继续履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满足人们知识阅读需求外,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日常工作、生活的第三公共空间,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设施。办好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要求;办好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是地方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职责;办好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公开、免费、无差别”的服务,是每一个图书馆人必须履行的职业行为。所以,对于公共图书馆人来说,要办好自己的图书馆,要做好一个百姓欢迎的图书馆人,有许多事情要做,其中,宣传图书馆、宣传图书馆服务、推广大众阅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是编辑出版《天禄集英》的意义所在。
作为一个图书馆同行,我衷心期望西安图书馆越办越好;衷心期望西安图书馆除了做好自身服务百姓、建设好古城西安百姓大书房的事情外,还能充分发挥自己龙头老大的带头作用,影响西安市政府尽快恢复和建设好西安地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寨)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使西安文化名城的声誉名副其实,帮助古城西安的文化品牌成为国际大都市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微观层面上讲,我更希望《天禄集英》不仅成为西安图书馆人自己的一个专业信息交流的平台,也能成为古城百姓了解图书馆、学习交流阅读技术与方法的一个平台。
“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中国西部的图书馆人,正在和自己的读者一起,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而《天禄集英》或许就是我们的翅膀。
西北老汉 2012年9月4日草于草场坡吉衡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