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审专家初体验
2012/3/26 点击数:359
[作者] sinolib
[单位] sinolib
[摘要] 很久很久以前,自己就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审专家,秉持公平,维护正义。 外审专家是一个很神秘的职业,神秘到就像国安局的特工一样,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我们无法想像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在我们的脑海里和记忆中,他们就像杂志的主编一样,拥有文章的生杀大权,让我们对他们产生几分的敬畏之情。
很久很久以前,自己就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外审专家,秉持公平,维护正义。
外审专家是一个很神秘的职业,神秘到就像国安局的特工一样,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我们无法想像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在我们的脑海里和记忆中,他们就像杂志的主编一样,拥有文章的生杀大权,让我们对他们产生几分的敬畏之情。
托《图书馆论坛》的福,这个月中旬,我一不小心终于成了一名外审专家。
3月14日,就在我女儿诞生之后的第八天晚上,我接到了编辑部主任图乐兄刘洪老师打来的电话,邀请我审阅一篇有关目录学的文章,这让我感到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我终天开始成为外审专家了,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紧张的是,虽然我硕士学的是目录学专业,但是我现在已经改行了(就像许多人曾经有过的经历一样),转而研究美国图书馆史了,而且我发现自己对国外图书馆史更感兴趣。本想婉拒图乐老师的美意,但他盛情难却,最后自己恭敬不如从命了。
没过十分钟,图乐兄就为我注册了专家审稿的账号和密码,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了论坛的专家网络审稿系统。在系统的待审理稿件一栏,我看到了那一篇考证文章——这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更喜欢思辩性的文章,不管是喝红脸的彭老师及其弟子或者弟子的弟子的文章,还是喝黑脸的刘老师抑或徐老师的文章,读起来都会让人觉得更有意思。这种考证性质的文章,读起来比较乏味,而且一时半会也难于查证其资料的准确性,只能通过其论点和论证过程来判断其研究的可靠性。
因为初为人父的缘故,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又要坐班,忙一些琐碎的事情,根本没有心情和精力去认真看稿件——我想这可能是众多外审专家的通病,即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认真坐来审阅稿件的。直到今天上午,在意识到过几天就要回老家拜山,而外审的截止日期就要到来时,我才坐下来静静地品读这篇目录学考证文章。
说实话,还仅仅是在阅读文章的摘要的时候,这篇文章就让人觉得有存在很大的问题——“武断”,这是做考据学研究最忌讳的问题。在文章的正文,虽然作者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并且似乎能够自圆其说,但支持其论点的论据(有效支撑材料)少之又少,给人一种海市蜃楼的感觉。评阅的结果是这篇论文并不能令人满意。图乐兄赞同我的观点,称有些文章有观点,无材料。
“说真话,审得不错!”图乐兄坦言道。
“真的吗?呵呵,不要说我乱评就行。”我心里很高兴。
我希望作者能搜集更多有说服力的材料,并且改变论证的方式,不要抓了几只黑猫就断言天下的猫都是黑的,绝然没有白猫存在的可能性。当然,我更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不管是来自刘国华的还是徐建华的——虽然他们的文章让人感觉不舒服,甚至听着刺耳,但是对于学科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具备包容的属性,接纳不同的声音,才是一个健全的学科所应该拥有的。
我做过文章的初审工作,为杂志组过稿件,现在有幸成为《图书馆论坛》的外审专家,感谢论坛编辑部对我的厚爱与信赖。我向图乐兄直言自己更喜欢审阅图书馆史尤其是美国图书馆史方面的文章,并相信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摸索,自己能信任这个研究方向论文的外审工作。当然,我不会仅仅满足于做一名出色的外审专家,我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图书馆学期刊主编!
我相信,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