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出版不应远离儿童本位
2012/2/20 点击数:321
[作者] 新华书目报
[单位] 新华书目报
[摘要] 中国儿童文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国际儿童文学格林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蒋风先生在《儿童文学原理》引言中说:“虽然西方儿童文学创作的起步要比东方早,儿童文学创作的实绩也比东方丰厚,但把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东方的起步却并不比西方晚……中国把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起步既不晚于西欧也不晚于日本,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抹煞的。”
眉睫
中国儿童文学学科重要奠基人、国际儿童文学格林奖的首位华人获得者蒋风先生在《儿童文学原理》引言中说:“虽然西方儿童文学创作的起步要比东方早,儿童文学创作的实绩也比东方丰厚,但把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东方的起步却并不比西方晚……中国把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起步既不晚于西欧也不晚于日本,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抹煞的。”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先生在《我的图画书论》序中说:“很久以来,我作为一个日本的出版人,常感到对中国负有责任。这是因为,中国儿童书的出版在2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高的国际水平,然而30年代以后却由于我国的侵略战争蒙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我一直希望能为中国出版界做些事情。”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引述以上两位儿童文学理论大师的话,是因为我坚信他们的正确,同时也给我们指引了一条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路。虽说中国童书出版市场日益繁荣了,但中国童书的出版品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艺术高度有没有进步呢?我是深表怀疑态度的。你看看,蒋风、松居直两位大师反倒说以前的童书出版和儿童文学理论就已经有了相当的高度,这是否暗示现在的少儿出版有许多不足呢?
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奠基人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应该时刻成为我们衡量一部作品的终极标准,他在《小孩的反感》一文中引用瑞士心理学家的记录,表明了儿童对于大人的内心感觉:“她们说各种好话,只令我不舒服,觉得讨厌,凡儿童们觉得大人故意做出小孩子似的痴呆的态度对他说话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感觉。”我总有一种感觉,我们的本土少儿出版是日益远离儿童本位了,因此我常常怀念以前的儿童文学教育读本,无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80年代的一些精美的童书。也就是说,早在民国时期,我们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儿童本位理论,同时形成了出版界、教育界共同的儿童文学教育理念。后来因为历史的、政治的、学术的原因,我们背离了这个传统,进入了本土少儿出版的不自觉的、蒙昧的状态。这当然不是说毫无发展——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载体的更新换代,我们的出版物肯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的内在出版理念已经超越了民国,超过了国外。
近年来,由于儿童文学作品大量进入小学校园,儿童文学教育理念开始复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醒了少儿出版界,形成了本土少儿出版的回归现象。海豚出版社在著名出版人俞晓群的领导下,出版了不少儿童文学教育读本、儿童文学教育理论著作,例如《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幼童文库》等,并正在逐步推出《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精品书系》(中、英文版)和《海豚学园》等大型丛书。
最近又读到北斗童书馆策划的一套儿童文学作品集,让我眼前一亮。这套书的丛书名是《孩子最喜爱的作家自选集》,仅是封面图就让我觉得至少已经高出一些市面上的童书两个档次。再看内文版式、插图,全给我一种艺术品的享受。我以一名童书策划编辑和儿童文学理论爱好者的眼光来看,觉得这是一套非常不错的儿童文学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我所认为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读本”。由此看出,“英雄所见略同”,当下不少出版人都知道本土少儿出版应该对历史有所承继,对国外有所吸收,才能真正开创出中国自己的精品童书出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