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的故事之四——我的图书馆之路

2008/11/13   点击数:2743

[作者] 李超平

[摘要] 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馆长田德海。

[关键词]  馆长故事



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图书馆馆长田德海。

我跟田馆长有两面之交,一次是去年在常熟举行的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上,在我参与的一个会议之中的工作会议上,我们决定推举田馆长在闭幕式上代表与会人员宣读《常熟共识》。田馆长字正腔圆地宣读了《常熟共识》,顺便说一句,我越来越觉得北方语言的确具有某种先天优势。第二次是今年6月底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办的一次关于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研讨会上,我得知田馆长所在的麦积区图书馆与浦东图书馆是“对子”关系,他偶尔会到浦东图书馆来出差。

我对田馆长的印象是,比较有公关意识。在看了他的故事以后,我知道这一点对于他来说有多么重要!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馆长,没有钱、没有资源。甚至也没有多少社会地位,“公关意识”是他唯一可以利用的武器。对于一个弱势职业中肩负着担子的管理者,他的公关该有多么的艰难,该要克服多少心理障碍和自尊心的压力,我们这些局外人,恐怕难以想象。

故事全文请到刊物上阅读,这里只贴出——

主持人的话

李超平

本期故事的讲述者是在地震棚里写完这篇故事的,在地震棚里回顾着数年来的职业经历,我不知道田德海馆长的心情会不会跟平时不太一样。

在西部做基层图书馆的馆长,缺钱是常态。他通过社会力量筹集到建设资金,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他的努力不仅成就了一幢文化综合大楼,还成就了职工的住房改善。如果我们对这一点无动于衷,那是我们自身的局限。在一幢宽敞明亮的大楼里享受图书馆生活,这是构成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一个指标;在公务员的福利性住房享受和富裕阶层自我实现的住房享受中,图书馆员因为“单位”这一职业的归属而获得了他们原本不敢奢望的住房,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充分地予以理解,还应该由衷地为之高兴。而这一切的实现,源自于一种魄力和决策,它值得我们尊敬。

田馆长是一个敢于想办法的人,他主导的与浦东新区图书馆结对子,似乎搭建了一座通往理想彼岸的虹桥,的确,他就是通过这座“桥”,做成了大事。

跟富裕地区的图书馆结上对子,如果仅仅是靠着它满足于一些物质上的援助,这是一种低的境界。对于田馆长来说,他的心里里多了一些“贪念”,他贪念的是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机会。——把麦积书画展办到上海浦东,进而办到北京。

田馆长算不得科班出身,但他很看重去拿文凭。也许我们可以猜测他拿文凭的初衷是为自己争取一些机会,但拿文凭需要经历一个专业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改变了他的图书馆理念,他把课堂上和书本里的东西付诸实践,比如开架借阅,比如阅读推广,比如优质服务……,在办馆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要在办馆理念上拉近与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差距。

地震已经过去,庆幸的是,麦积区图书馆没有受到大的破坏。最近一次见到田馆长,他说生活已经恢复正常。我们衷心祝愿麦积区图书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文连接:http://www.mingzhiguwen.cn/archives/394.html#more-1452